首页 >  实时讯息 > 

氢启凉都|从五个关键词看六盘水氢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2:25:00    

5月10日,六盘水市将在六枝特区举行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届时,西南地区首列氢燃料电池火车头将试运行,填补西南地区氢能铁路货运交通空白。同时,100辆49吨级氢能重卡及4辆8.6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将正式投运,标志着六盘水在构建氢能全产业链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传统能源城市,六盘水为何选择氢能这条发展赛道?氢产业又将如何助力“江南煤都”实现绿色嬗变?本报记者试图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机遇、生态效益、民生红利五个维度,解析六盘水布局氢能产业的战略考量和未来图景。

关键词一:资源禀赋——“氢”装上阵的先天优势

六盘水发展氢能产业,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和产业积淀。

在传统能源方面,作为贵州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六盘水煤炭保有储量达231亿吨。依托成熟的煤化工产业体系,通过煤制氢技术可规模化生产氢气(灰氢)。据测算,到“十五五”期间,全市焦化总产能预计达1500万吨,年产焦炉煤气30亿立方米,其中氢气资源超过17亿立方米,可满足1万辆氢能重卡的用氢需求。

在清洁能源领域,六盘水风、光、水能资源丰富,为未来绿氢生产提供了广阔空间。2021年,六盘水在全省率先实现制氢工厂、加氢站、氢能公交车、运氢管束车“四个第一”的突破。如今,六盘水正将氢能应用拓展至重卡运输、环卫作业、冷链物流、铁路货运等多个领域,并积极探索氢冶金、氢基化工等前沿应用场景。

这种“灰氢过渡、绿氢跟进”的双轨发展模式,为六盘水氢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和技术储备。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产业园

关键词二:产业基础——老工业城市的“氢”转身

六盘水的工业基因,为氢能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独特土壤。

面对传统能源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氢能成为盘活存量工业资产的新引擎。以贵州美锦华宇公司为例,其在六枝布局的“煤—焦—气—化—电—氢能源”全产业链,实现了煤炭资源从“燃料”向“原料”的华丽转身。这种“老树发新芽”的转型路径,既保留了传统产业优势,又注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装备制造领域,六盘水依托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重点突破氢能交通装备的研发应用。随着氢能重卡、氢燃料电池等终端产品的落地,有望形成一个以六盘水为核心的贵州氢能装备制造集群。未来,这一产业集群将向原料、材料等上游领域延伸,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生态。

从“黑色能源”到“绿色氢能”,六盘水正在书写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现场 (图片来源: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三:政策机遇——“氢”风正劲的战略窗口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六盘水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国家层面,《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将氢能正式纳入能源体系。贵州省则明确提出打造“西南氢能产业高地”,构建“贵阳-安顺-六盘水”氢能产业发展核心轴和“毕节-六盘水-兴义”氢能产业循环经济带,六盘水也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技术引进等方面力争政策支持。

在区域协作方面,六盘水地处滇黔桂交界,200公里半径可辐射毕节、兴义等煤炭主产区,300-500公里范围可对接昆明、成都、重庆等省会城市。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氢能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六盘水正积极与成都联合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动区域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在政策东风的助推下,六盘水氢能产业正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推广”加速迈进。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关键词四:生态效益——减碳增绿的“氢”账本

氢能产业的发展,正在为六盘水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在交通运输领域,氢能重卡展现出显著的环保和经济优势。数据显示,一辆氢能重卡百公里燃料成本较燃油车低390元(氢气枪口价按22元/公斤算),7年全生命周期可节省费用近55万元。叠加碳交易收益(按每吨71元计算),单车年均可增收8694元。首批投运的100辆氢能重卡,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2480吨(按照每辆每年2万公里里程测算)。

在工业减排方面,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正积极探索富氢冶金技术。通过“以氢代碳”的工艺革新,这家年产300万吨铁、350万吨钢的企业有望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传统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可以说,氢能产业不仅是六盘水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更是践行“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抓手。

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门口摆放的氢能重卡和氢能公交车。

关键词五:民生红利——“氢”力为民的共富路径

氢能产业的发展成果,正在惠及六盘水的千家万户。

在就业增收方面,美锦华宇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500人。从制氢、储运到终端应用,氢能产业链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在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六盘水规划投运5辆氢能公交车,开通六枝瓦窑小区至路喜园区的示范线路。相比电动公交车,氢能公交具有耐低温、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将显著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同时,氢能应用的推广还将减少空气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让氢能产业从高大上的技术概念,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氢能,六盘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资源禀赋到民生改善,六盘水发展氢能产业的每一步实践,都在回答“为什么是六盘水”的时代之问。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在氢能赛道上一路疾驰,努力写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答卷。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六盘水有望成为贵州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条绿色转型之路,不仅关乎一场能源转型,更承载着300多万六盘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氢”装上阵的六盘水正展现出无限可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