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何更好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08:59:00    

编辑同志:

  在血与火淬炼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对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中国抗战历史关注不多、了解不够。如有的不能准确回答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事件,有的仍以为中国抗战只有8年,有的不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等等。同时,在传承弘扬抗战精神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对抗战精神内涵的研究阐释存在浅表化现象,一些人质疑、歪曲和戏谑抗战历史,甚至抹黑、诋毁抗战英雄;抗战精神宣传教育有的还停留在“口号式”、“硬灌输”层面,缺乏深度的情感共鸣,有的进行娱乐化传播,消解了抗战历史应有的厚重感和传承性,等等。

  如何更好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立”于扎实研究。传承的根基在于深度理解。要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国内外各类抗战资料和史料,在研究的基础上,将厚重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青少年。比如,把抗战史料里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先辈如何守护我们脚下土地”的通俗叙事;把国际视角下的战场记载,具象化为“中国战场怎样影响世界战局”的生动案例,用铁的证据戳破“东方战场边缘论”等谎言。同时,善用社会大课堂,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深入挖掘背后的英雄故事、战斗传奇,将之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融”入数字空间。不久前,有短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了杨靖宇、彭雪枫等10多位抗日英烈的鲜活模样,让观众在光影中与英雄“重逢”,令人动容、催人泪下。作为“网生一代”,“00后”青少年的认知习惯深度契合数字时代特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善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多元化呈现,让抗战历史从书本走向屏幕、从展馆走入生活,增强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植”进情感深处。打动人心的传承,离不开情感共鸣。赵一曼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在遗书中嘱托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左权在写最后一封家书时,字里行间满是对妻女的思念,却转身冲向炮火中……这些动人的抗战故事,能够引导青少年读懂先辈“以青春护家国”的赤诚情怀。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注重用历史细节唤醒共情,从而激励青少年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跨越时空的伟大抗战精神薪火永续。


  党员来信邮箱:abc@qstheory.com


来源:《求是》2025/17

作者:陈超凡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