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丽江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在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构建“一网清”体系,打造“一单明”机制,实现“一窗办”突破,优化“一队管”模式,打造“一站救”队伍,用活“一表通”平台,通过基层治理“六个一”改革,绘就出一幅治理精细、服务精准、效能提升的新画卷。
中午时分,网格长黄燕云如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大研街道光义社区新官片区新院巷。她熟稔地和居民、商户打着招呼:“郗老板,您反映手鼓声扰民的事,现在怎么样了?”“杨爷爷,您家老房子安全隐患已经排除。”一边问候,一边在周报上记录着群众诉求与问题解决进展。
在丽江,像黄燕云这样的网格长共有6743名。他们每天穿梭于自己的“责任田”,将服务延伸至城市楼栋、乡村院落,兜起千家万户的“大小事”,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这是丽江市推动基层治理“六个一”改革的生动实践。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务实管用”原则,全市建立起由6743名网格长、6784名专职网格员、18646名兼职网格信息员组成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信息畅通、服务精准。建立“三进一巡”“四问四访四报告”工作法和“问题上报—分流交办—结果反馈”闭环机制,让网格治理有章可循、高效迅速。同时,建立“以奖代补”“以案定补”激励机制,选树1935名“金牌网格员”,发放风险隐患线索奖补20.49万元,充分激发网格治理内生动力。“一网清”体系还依托云南省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与公安警务信息,打造智慧治理平台。2025年以来,全市综治中心排查矛盾纠纷数量和化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77倍和3.14倍。
“以前‘小马拉大车’的情况突出,啥事都压到基层。”开南街道工作人员和晓艳说,“一单明”机制实施后,街道立足涉农定位,结合资源优势,精准提炼出“四季花开”景区建设等49项个性事项融入清单。
为给基层减负赋能,丽江市聚焦基层工作“由谁干、怎么干、干不干”问题,市县乡三级联动,制定乡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3张清单,配套建立职责准入、协同衔接、监督评估机制,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目前,古城区11个乡镇(街道)率先梳理事项2.57万项。
目前,“一窗办”“一队管”“一站救”“一表通”与“一网清”“一单明”等机制协同联动,在各领域形成合力,改革成效深度融入日常,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一窗办”提升了服务便捷性。在华坪县兴泉镇党群服务中心,新文村村民陈曾林办理宅基地申请,“一站式”即可完成。工作人员李正介绍,中心办理事项已从29项拓展至79项,服务效率和覆盖面显著提升。
“一队管”模式优化了执法效能。在永胜县程海湖畔,综合执法队员苏鑫表示,实行“1+1”主副岗制度后,力量得到整合。这支“全科”执法队负责集镇管理、生态保护,有效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一站救”队伍增强了应急处突能力。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的综合性应急队既是救援“尖兵”,又是安全宣传员。队员沙金平介绍,“543”举措整合力量,保障薪资和物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队员们定期宣传,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救能力。
“一表通”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古城区大研街道,工作人员木晓丹介绍,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共享,效率大大提高。表格数量大幅压缩,多部门数据互通,深度应用助力织密治安防控网。
云南网记者 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