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年期存款利率不足1%,钱往哪里去?|说政经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0:00:00    

存款、贷款利率同步下调。视觉中国/图

2025年5月20日,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邮储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下调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不足1%。

以工商银行为例,活期利率下调5个BP至0.05%。如果是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均下调15个BP,利率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BP,利率分别为1.25%和1.3%。

若10万元整存整取,期限五年,到手利息会减少1250元。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截至5月19日,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445%。相较之下,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0.95%。也就是说,买国债的收益率还要高于银行存款。

对大额存单来说,受到的影响更大。工行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下调25BP;三年期、五年期下调35BP。

若1000万元整存整取,期限五年,到手利息共减少17.5万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此前,市场对存款利率下降已有预期。

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调整为1.4%。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就是央行的政策利率。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同时,央行也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是这样的:人民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也就是7 天期回购操作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如同业存单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如国债收益率),并影响存、贷款利率(如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

2023年至今,这已经是四大行第6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此前调降的时间点分别是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2024年7月、2024年10月。

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同时,贷款利率也降低了。

5月20日,最新一期LPR出炉,属年内首度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10BP。其中,1年期LPR降至3%,5年期以上LPR降至3.5%。

LPR下降,最直观的影响是降低房贷利率,节约了购房成本。

如果首套房贷利率为LPR-60BP,贷款200万元,贷款30年,方式为等额本息。LPR降低10BP后,总利息大概可节约3.9万元。

然而,最新一期LPR公布前夕,部分地区却上调了房贷利率。例如界面新闻报道,近期厦门上调了房贷利率5BP,首套房贷利率水平升至3.15%。

对银行来说,赶在LPR下降前上调房贷利率,是希望稳定利率水平,尽量维持按揭业务的利润。

可以看到,此次存贷款调整的幅度是非对称的:存款利率平均降幅超过了LPR的降幅。背后的原因应是“稳息差”。

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过去一段时间,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承受着较大压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2024年四季度,净息差为1.52%。

而净息差的监管合意水平是1.8%。净息差低,意味着银行从传统存贷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减少。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比2023年下滑约4%。不良贷款余额从3.2万亿元上升至3.3万亿元。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此次下调存款利率后,能够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息差压力。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写道: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利率下降后,银行存款会流失吗?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撰文介绍,银行很多业务是利率不敏感的,比如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很多是结算存款,对利率的敏感度不高;定期存款里,也有一部分是利率不敏感的,完全出于客户和银行的良好关系而存入。

但如果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尝试理财,存款出现分流。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固定收益类产品占绝大多数,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同比增加0.57%。

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也牵动着债券市场。

一般来说,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提高其对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力度。同时,可能会加剧“存款搬家”现象,推动增量资金流入债券市场。

根据中诚信研究,2024年10月,工农中建四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一周,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多数下行,幅度为1BP-4BP。

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背后,是因为市场抢购,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而收益率降低。

下半年,贷款利率是否还存在继续下行的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如果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加大,有效需求未明显提振,不排除会再度实施货币宽松政策,进而带动LPR报价相应下调。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