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旁,小茹裙褂设计工作室的新址落成。作为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工作室主理人的唐志茹,每天一身宽松素衣、顶着纯天然的“爆炸头”,静坐在木质工作台前飞针走线,一坐往往就超过8小时。出身于广州刺绣世家的她,5岁开始跟随父母学习钉金绣裙褂制作手艺,12岁便能独立完成整套裙褂制作。看似漫长的40年,在这位“80后”眼中却宛如蜜糖般甜蜜——“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我感到无比幸福。”唐志茹笑着说。
唐志茹在制作钉金绣裙褂。
妈妈反对的“金灿灿”
被她绣成金奖“褂皇”
“妈妈,我想学刺绣。”小时候,唐志茹就对这种刻在服装上的“金灿灿”一见钟情。但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非遗,更不知道手艺人的路有多难走。“我记得妈妈一开始是强烈反对的。”唐志茹回忆说,小时候的自己不知道哪里来的倔劲儿,硬是把学习钉金绣裙褂制作手艺的权利给争取下来了。直至小唐志茹在12岁时独立完成了整套裙褂制作,妈妈才终于点头认可。
2002年,唐志茹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小茹裙褂”品牌诞生。同为刺绣世家出身的丈夫邓启荣,成了她的事业拍档以及知音人。2015年,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成功申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唐志茹成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小茹裙褂”为品牌,广州茹意衣品服饰有限公司是保护单位。在这期间,唐志茹带领着她工作室的伙伴,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等比赛,作品多次获奖。
唐志茹告诉记者,其实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在家里的工作坊制衣,在广州老城区没有店铺。后来因为客户希望能到实体店近距离感受成品,所以才开了一家只有9平方米的小店。“花都区这家工作室,我们买下来了。”距离家里大概10分钟脚程,沿路闻着花香,唐志茹每天都会在这里待上超过12小时,时而赶工,时而创作。唐志茹认为,手艺人的“功夫”是需要日积月累、千锤百炼的,正所谓“勤有功”。
在别人看来,“小茹裙褂”似乎一帆风顺。但唐志茹坦言,这一路走来能坚守至今,完全是因为对儿时梦想的执着。“在工作室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夫妻俩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抱着一岁不到的女儿,一边等着还不知道会不会来的订单。”在唐志茹的记忆中,那时的自己再辛苦也不曾想过放弃,每天依然坚持“练功”,沉浸在飞针走线的“低头快乐”当中,“我们的镇店之宝‘褂皇’就是这样诞生的。”唐志茹在工作室里指着橱窗说——一套以金银线绣成的修身版型改良裙褂套装,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2015年,唐志茹夫妻共同制作的作品“褂皇”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钉金绣裙褂,绣有龙凤、蝙蝠等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
一天最多绣20小时
只为那一刻的惊艳
“作为岭南地区婚嫁的传统礼服,一件裙褂需要经过16道工序才能完成。”唐志茹说,从图案一比一画在纸样上,再把图案复印到胶板,再用手工一针针于胶板上打孔,再通过特制粉浆把胶板上的图案复印至布料,再由绣娘绣制,经过剪裁、车缝、钉珠角等工序。一件裙褂的绣制通常由一人完成。
“一件常规裙褂至少需要三个月到一年才能完工,相当于一个师傅每天需要工作10至12小时。”唐志茹笑言,她自己最高纪录是一天绣制时长为20小时,堪称“疯狂状态”,如今回忆起来,她还是感到无比快乐,“因为客人拿到成品后认可的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值了。”唐志茹说。据记者在“小茹裙褂”工作室现场所见,改良后的钉金绣裙褂增加了很多新的刺绣图案,不仅有传统的龙凤、蝙蝠、牡丹、连理枝等,唐志茹还创新加入了石榴、玫瑰、锦鲤等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吉祥寓意元素。
谈起与丈夫邓启荣的缘分,唐志茹认为,裙褂也是“红娘”之一。
“我们的工作台面不大,很多时候我绣完左边,轮到他来绣右边。”在“小茹裙褂”工作室一楼的工作台上,小小方寸间摆放着尚未完工的半成品,也流转着唐志茹夫妻俩细水长流的浪漫日常。
“别人的娱乐可能在美食、旅行或者遛狗,但我们更特别一些,多了‘比针法’。”唐志茹笑着告诉记者,“褂皇”可以说是夫妻俩近年比较满意的合力作品。“在保留传统古典针法的基础上,我们对裙褂的整体也进行了迭代创新,除了在版型上做得更修身,也尝试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金银配色来替代红黑配色,让风格变得更年轻、更日常。”在唐志茹看来,更强的可穿性,能让矜贵的服装变得更有亲和力,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裙褂的缎料称为“地”,按“地”被刺绣覆盖的程度排序,仅绣钉金图案的裙褂称为“疏地”,刺绣更密集的裙褂叫“锦地”,而将“地”绣满图案的为“全密地”。根据刺绣面积大小,裙褂可分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褂皇等五种。金银线密度覆盖从50%至99%不等。其中,“褂皇”是钉金绣裙褂中工艺最为富丽堂皇的绣品,手绣密度达99%乃至100%,浑身上下被精美的刺绣覆盖,熠熠生辉。
把年轻人引入传统中
望中国手艺扬名海外
“当灵感枯竭时,我往往就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点杯咖啡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街,彻底发呆。”唐志茹说。
2007年,唐志茹就开始教授徒弟,致力于原创作品及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女儿从8岁开始也成了其中一名学员。”唐志茹说,传统手工艺能够走多远,有赖于当下有多少年轻的血液走进来,共同交流创作,传承古今,保留古典工艺的核心,开拓更多潜力市场。
“未来,希望把我们的传统手艺带到全世界去。”作为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唐志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这项技艺的传承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钉金绣裙褂技艺的人才。
“有些客人甚至为自己的孩子预订制作裙褂缎料,等长大后再根据个人意愿缝制成衣。”在唐志茹看来,这些都是能与时代同步同频的瞬间,正如工作室二楼的“裙褂藏品”一样——有着经年累月的历史痕迹。唐志茹坚信,这不仅是非遗技艺传承下来的底气,也是手工艺人不被遗忘的勋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谭伟婷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海报设计/鲍一如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