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蒙古国矿源目的地检验启动仪式举行,这是兰州海关所属金昌海关在落实全国首个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的基础上,将蒙古国矿源纳入监管体系的重要成果,开辟了一条新的“陆地航道”。
3月24日,随着响彻戈壁的火车汽笛声,装载着蒙古国优质铜精矿的“钢铁长龙”驶入金川集团,这列跨越国境的“铜业动脉”,标志着全国首个蒙古国矿源目的地检验试点项目在甘肃金昌正式落地,为西北内陆开辟出一条又一陆运资源“黄金通道”。这是继哈萨克斯坦矿源目的地检验后,我市新增的又一目的地检验矿源,也是我市优化进口铜精矿业务监管,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对推动铜贵产业持续壮大具有深远意义。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金昌海关和市商务部门齐心协力、统筹齐抓,全力推进全国首个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在金昌落地生根,率先在全国创新了“口岸+属地”联动监管模式,实现了“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的“无缝对接”,“关、地、企”精诚合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精心打造了“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远程视频查验”智慧监管业务场景,成功入围2024年度国务院“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随着陆运进口铜精矿比例逐步提升,创新的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模式成效显著,大幅缩短了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的在途时间,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彻底改变了以往通关流程繁琐、中间储存和倒运货损费用高昂的不利局面,有力推动了铜贵产业供应链协同高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挖掘贸易潜力,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显著提升,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01.14亿元,同比增长119.6%,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外贸“开门红”。
在金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金川集团凭借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积极拓展与中亚、蒙古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大陆运矿采购力度。金昌海关关长李正富说:“蒙古国铜精矿试点落地以来,共申报报关单10票,共151车、3261件、1.02万吨、货值1.39亿元。”
蒙古国铜精矿实施目的地检验,为我市进一步压缩了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增强了企业在原料采购中的竞争优势,陆运进口铜精矿比例逐年提高,形成了有别于沿海铜冶炼企业的相对优势,预计节约进出口成本3000万元。金川集团铜贵公司总经理张燕表示:“我们将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强化境外矿山和货源监控,全力确保进口矿产品质量合规。”
海关对铁路运输方式进口铜精矿实施目的地检验模式,即企业进行一次申报,由口岸海关实施放射性检测口岸查验,目的地海关实施其他检测项目等目的地检验,有效提高进口铜精矿通关效率,压缩货物周转时间,降低企业成本,保障了铜精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铜精矿品质优良,此次试点扩围不仅为金川集团铜贵公司拓宽了原料来源,提升了我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是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和“优化营商环境争一流”的有力支撑。
此次改革试点的成功扩围,是依托改革试点着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构建了“前防、中控、后验”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李正富说:“我们将继续加强关地联动、关企协作,在‘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远程视频查验’智慧业务场景运用基础上,引入RPA自动机器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和智慧效能,扩大联合监管模式的推广应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开放合作共赢,携手并肩、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新模式的优势,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更多提升贸易便利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合作,打造陆运矿供应链“黄金通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新篇章助力。
记者:李峰 常建哲